全国热线:0371-55133028

别再把类风湿和风湿性关节炎混为一谈了,两者危害不一样!

发布时间:2017-12-20 编辑作者:郑州痛风风湿病医院 阅读:

  你以为“类风湿”与“风湿”是一样的?其实并不是!在19世纪中叶之前,人们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但是随着科技医疗发展,人们对类风湿也认识得越来越清楚。今天我们就请郑州类风湿专科医院的专家给我们具体介绍下。

别再把类风湿和风湿性关节炎混为一谈了,两者危害不一样!

  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病名是1858年由英国医生加罗德首先使用的。1896年舍费尔和雷蒙将该病定为独立的疾病,同年斯蒂尔对儿童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了详细的描述。1931年塞西尔等人发现类风湿病人血清与链球菌的凝集率很高,1940年瓦勒发现类风湿因子。1945年卡维尔蒂、1961年斯勒芬分别提出类风湿发病机理的自身变态反应理论,并得到确定。1941年美国正式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名。

  目前,除中、英、美三国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名外,法国、比利时、荷兰称之为慢性进展性多关节炎;德国、捷克和罗马尼亚等称之为原发性慢性多关节炎;前苏联称之为传染性非特异性多关节炎;日本则称之为慢性关节风湿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

  1、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

  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键),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全身性表现除关节病变外,还有发热、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广义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除关节部位的炎症病变外,还包括全身的广泛性病变。

  2、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目前通常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的诊断标准:

  (1)晨僵持续至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

  (5)有皮下结节;

  (6)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符合上述7项者为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符合上述4项者为肯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符合上述3项者为可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符合上述标准不足2项而具备下列标准2项以上者(a.晨僵;b.持续的或反复的关节压痛或活动时疼痛至少6周;c.现在或过去曾发生关节肿大;d.皮下结节;e.血沉增快或C-反应蛋白阳性;f.虹膜炎)为可疑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推荐阅读: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是人们关注最多,疑诊最多,但是,了解不多、误解很多的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会导致疼痛、残疾,长期用药带来不良反应和家庭经济负担,严重内脏损害还可引起死亡,过去教科书上将之概括为5D,即Discomfort(痛苦),Disability(残疾),Death(死亡),Dollar Lost(经济损失)和Drug Reactions(药物不良反应)。

  老百姓将类风湿关节炎称为“不死的癌症”合符常理。

  然而,如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已经非常深入、细致,诊断技术水平提高,治疗新药不断涌现,早期诊断,快速将类风湿关节炎控制,并保持病情稳定已经不是难题,出现残疾、致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所以,我们必须换眼光,换思维,重新认识类风湿关节炎。

  一、充分评估,与医生一起制定适合的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突出改变是“炎症”,即滑膜炎和血管炎,它们引起关节及关节外组织脏器损害,根除炎症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关键。

  抗炎镇痛药、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快速、有效,但是停药后关节炎复发。所以,专业的风湿科医生会给病人加用改善病情药物(DMARDs),这是战胜类风湿关节炎的无上法宝。

  改善病情药物包括传统改善病情药物和生物制剂。传统改善病情药物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羟氯喹、艾拉莫德等。生物制剂主要是针对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CD20、白介素-1等的拮抗剂。

  选择何种改善病情药物,需根据个人病情决定。用药前,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关节影像学(如B超/X线/MRI)、肺部高分辨率CT、乙肝三系、TB-SPOT等全面评估疾病活动度、有无感染及内脏受累情况。然后,与患者一起制定治疗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一经诊断,即需要开始改善病情药物治疗。在无禁忌证情况下,甲氨蝶呤是首选改善病情药物,视病情单用或其他改善病情药物联用。

  通常情况下,生物制剂不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首选药物,但不包括起病时,病情已经明显活动,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高滴度阳性,早期出现骨侵蚀以及年轻女性等具有很强预后不良指征的类风湿关节炎。经甲氨蝶呤和(或)其他传统改善病情充分治疗仍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对传统药物不能耐受的患者,也有采用生物制剂治疗指征。

  二、定期评估,与医生一起决定减药时机

  研究证实,越早达到缓解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骨侵蚀的发生越少,关节功能保持越好。

  炎性疾病活动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即为临床缓解。

  如何确定病情是否缓解,需要患者定期复诊,借助DAS28评分等评估工具评价。

  在关注疾病缓解的同时,还必须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初始治疗时必须每半月复诊、复查,后根据专科医师建议可调整为1到3个月随访一次。

  如果疾病缓解不佳和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重新制定治疗方案。最好在开始治疗后3-6个月内使病情达到或基本达到缓解。

  风湿性关节炎

  1、什么是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

  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根据症状、流行病学及免疫学的资计分析,认为与人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目前注意到病毒感染与本病也有一定关系。

  2、风湿性关节炎检查诊断

  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发病前1-4周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急性游走性大关节炎,常伴有风湿热的其他表现如心肌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凝集效价明显升高,咽拭培养阳性和血白细胞增多等。抗链(抗链球菌溶血素)是人体被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血清中出现的一种抗体。将近85%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都有抗链增高的情况,通常在1:800以上。当然,风湿性关节炎恢复后这种抗体可逐渐下降。

  风湿性关节除了抗链增高外,实验室检查还可发现如下异常: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多在10×109/升(即10000/立方毫米)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明显上升,高达80一90%,有的出现核左移现象。

  (2)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和C-反应蛋白通常是各种炎症的指标,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沉可达90毫米/小时以上;C-反应蛋白也在30毫克/升(30微克/毫升)以上。急性期过后(约1—2月)渐渐恢复正常。

  (3)关节液检查,常为渗出液。轻者白细胞计数可接近正常,重者可达80×109/升(80000/立方毫米)以上,多数为中性粒细胞。细菌培养阴性。

  (4)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均为阴性。

  3、风湿性关节炎特点

  (1)疼痛持续时间短。一般为12—72小时,最长也不过3周,而且多以大关节为主,如膝、肘、肩等关节。

  (2)游走性疼痛。即一个关节的疼痛好转后或还未明显好转,另一关节又受到侵袭,发生疼痛。

  (3)关节疼痛时伴有发红、肿胀、关节周围有压痛、拒按。

  (4)对称性疼痛。病变可同时侵及双侧肢体的相同关节,例如双膝、双肘关节可同时发生疼痛。

  (5)疼痛的同时,皮肤可伴有环形红斑或皮下结节。

  (6)疼痛可在多个关节同时发生。

  (7)疼痛消退后,不遗留关节强直或畸形,关节功能可恢复。

声明:本文源自郑州痛风风湿病医院整合整理,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